首页 > 教育 >

吴楚是哪里(春秋时吴国和楚国的吴楚咽喉之地位于哪里)

发布时间:2023-03-20 23:58:09来源:
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浏阳、萍乡为何会被称作“吴楚咽喉”?

“吴楚通衢”跟“吴楚咽喉”的意思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通衢”是指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古代浏阳除了南流桥,像平政桥、通顺桥、岸山桥、下市桥、新头桥等也都是“吴楚通衢”上的古桥。

而“咽喉”是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古人把狭窄而重要的关隘称之为“咽喉要道”。那么“咽喉”可以理解成是重要的、必经的“通衢”。

一般来说,吴楚是指春秋时的吴国和楚国,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今湖南、湖北大部,江西部分在春秋时是属楚国的,嘉庆戊寅《浏阳县志》关隘,有“渠城界,在县南七十里吴楚分疆。”

说明处于今湘赣边界的浏阳市澄潭江镇渠城村曾是吴楚交界之地,在渠城村至今还有一座古桥叫作吴楚桥。可能不同时期吴国和楚国的边界也不同,一般来说楚国和吴国的分界在今江西与安徽交界地区,据说在江西婺源与安徽休宁交界处的浙岭就有“吴楚分源”的界碑。

在网上检索“吴楚咽喉”,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萍乡、浏阳这两个地方。看来说浏阳是“吴楚咽喉”的人并不少,只是末斋孤陋寡闻而已。

同时末斋也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找到提及“吴楚咽喉”的有三个地方,分别是黄梅县、九江、萍乡。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职方典,黄州府部汇考一,黄州府疆域考,黄梅县,有“梅,吴楚咽喉之地也,屏淝皖,距浔阳。

虽广袤不过二百里,而阨塞最重。……东峙潜皖,南距浔阳。万山嵷峻,诸水曲折。实为吴楚交会之区,更属荆扬咽喉之地。”在《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241-242页,有“(阙)照九江当吴楚咽喉,关课十万,原取给于水商。”

而在《大清一统志》袁州府,关隘,有“插岭关,在萍乡县西六十里,明嘉靖二十八年建,为控扼要地,……崇祯五年,知府田有年以萍乡吴楚咽喉而插岭为第一关隘,乃于县西三十五里湘东市之黄花桥设石灰营,令把总戍守,后罢。”

对比称为“吴楚咽喉”的黄梅县、九江、萍乡在地图上的位置,就会发现,黄梅县和九江是在江西与湖北交界,而萍乡则在湖南与江西交界。而从江西与湖南湖北交界的这一长段地势地形来看,在古代交通并不便利的情况下,若要从江西进入到湖南、湖北,这两个地势相对较平坦的交界区,便是最主要的必经之地。

所以这两个交界区都可称之为“吴楚咽喉”。而正处于这个区域的浏阳与萍乡,两地古皆属楚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浏阳、萍乡都可称作“吴楚咽喉”。

其实浏阳被称作“吴楚咽喉”,也是有相关文史依据的。萍乡西三十余里黄花桥渡口的稳睡亭有一副对联:“东来千里皆吴地;西过两关是楚江。”据说是朱熹在黄花渡口客舍投宿时所题,联中的“两关”指的就是萍乡的插岭关和浏阳的铁岩关。

在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的河堤上还保留有一段残垣断壁,便是春秋末吴楚边界的交通要隘,楚国的铁岩关城墙遗址。据记载,原来铁岩关的关门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联。而且由麻石、青石砌成的铁岩关关楼和一段城墙一直到解放初都还在,可惜在1958年修浏南公路时被拆毁了。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