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学生人均消费多少(海底捞学生平均消费)
三线城市的餐厅数量激增。
3月23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发布2020年业绩公告显示,海底捞去年实现营收286.14亿元,较2019年增长7.8%;全年实现利润3.1亿元,较2019年下降86.8%。
海捞在年报中表示,餐厅网络的扩张是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疫情下,海底捞去年仍新开餐厅544家,净增530家,明显快于2018年和2019年的净增198家和302家。值得一提的是,从新餐厅的布局来看,海底捞明显是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进行探索。截至2020年底,海底捞三线及以下城市餐厅数量为451家,较2019年底的194家增长132.47%,餐厅总数增长7%。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餐厅数量分别下降了3.7%和2.5%。
对于年内利润大幅下滑,海底捞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受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导致汇兑净损失2.35亿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影响下,海底捞去年人员流动率明显下降。2020年海钓平均周转率从2019年的4.8次/天下降到3.5次/天,而2018年海钓的周转率已经达到5次/天。与此同时,海底捞的日均同店销售额也从2019年的12.75万元/天降至2020年的10.49万元/天。然而,其客户的年人均消费价格从105.2元上升到110.1元。2020年,海底捞餐厅服务顾客超过2.5亿,海底捞会员超过7100万。
利润下滑的同时,海底捞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相对较差。2020年,海底捞股价上涨91.50%。2021年,截至2021年3月23日,海底捞股价涨幅为-9.13%。财报发布后,截至3月24日收盘,海底捞当天再跌1.57%。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对记者表示,海底捞利润下滑不仅与疫情有关,也与自身创新升级迭代慢有关。“海底捞的主要优势在于服务体系。相比之下,它的质量和场景都比较老化。近几年翻台率和单店营收下滑,去年的营收增长依赖于新店的扩张。但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成长。当它的门店达到一定数量,综合性价比不好的时候,企业的天花板就来了。”
随后,时代财经多次致电海底捞北京总部。截至记者发稿,没有任何回复。
人均消费超过110元。
3月24日,“海底捞人均消费超110元”登上热搜。从历年财报来看,海底捞客户人均消费价格逐年上涨。
2017年,海底捞客户人均消费价格为97.7元。2018年突破100元,涨到101.1元。2019年涨到105.2元,直到去年突破110元。以此计算,2017年至2020年,海底捞客户人均消费价格增长12.69%。
分地区看,海底捞二线城市人均消费价格涨幅最大。2020年,海底捞二线城市客户人均消费105.7元,比2019年的99.4元上涨6.3元。其次,一线城市人均增速也超过6元。但总体来看,海底捞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客户人均消费差距不大,一线城市客户人均消费116.2元,比三线及以下城市高出16元。
今年3月初,海底捞还因为将曾经作为小料的牛肉粒改成“口味伴侣”,并纳入菜单收费而引起热议。3月4日,海底捞公开宣布,沪上31家门店开始试行小食摊的产品更新,提供新的植物蛋白产品“威廉”作为搭配食材,而原有的牛肉粒将被纳入菜品菜单进行收费,每份约50g,价格为0.8元。此举也让市场猜测海底捞在净利润下滑后会“节约成本”。此前,海底捞在3月1日发布年度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净利润较2019年约23.47亿元的净利润下降约90%。
不过,海底捞对此予以否认。海底捞表示,海底捞低价出售牛肉丸,减少浪费。此前,在海底捞门店的经营中,发现有顾客将原本在小摊上作为食材的牛肉粒作为菜品无限量使用,造成浪费,为减少浪费,更换为“味道伴侣”。
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告诉时代财经记者:“海底捞客户人均消费的增幅并不大,也不具有代表性。主要问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做好过度扩张后的门店精细化运营。”
三线城市扩张明显。
在增长的压力下,海底捞似乎正在通过提高外卖业务比重,开拓三线及以下城市,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海底捞共有1298家餐厅,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净增65家、167家和257家,三线及以下城市扩张明显加快。
总体来看,目前海底捞餐饮在二线城市的布局数量最多,达到499家,营收也达到112.7亿元,占比40.9%。平均一家店贡献收入2258万元。二是一线城市,如一线城市255家餐厅,贡献了59.3亿元的营收,一线城市平均一家店贡献了2325万元的营收。三线以下城市餐厅451家,总收入81.43亿元,平均一家餐厅贡献收入约1805万元。
然而,随着海底捞同店日均销售额和成交率的整体下滑,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底捞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上述两项指标跌幅小于一二线城市。2020年,海底捞三线及以下城市日均同店销售额为10.15万元,较2019年的11.32万元下降10.33%。一线城市日均同店销售额从13.69万元下降超23%至10.5万元,接近三线及以下城市水平。从同店渠道周转率来看,一线城市从4.9次/天下降到3.7次/天,二线城市也下降了1次/天,三线及以下城市下降了0.6次/天。
来源:海底捞年报
对此,朱表示,三四线城市是海底捞的机会,也是海底捞快速扩张的市场。“但相比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差,更难获得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此外,朱预计,在目前全国总共300多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8个网点的基础上,未来还将增加1100个网点。“按照目前网点的增长速度,三年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
海捞也在横向拓展产品布局。过去一年,其外卖业务大幅增长。2020年,海底捞外卖业务营收7.18亿元,增长60.0%,营收占比从1.7%提升至2.5%。最新年报显示,海底捞的营收主要来自餐厅经营、其他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品和食材,另外还有五个部分。其中,海底捞的餐厅营业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贡献了总收入的95.9%。但从营收占比来看,海底捞餐厅的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8年海底捞餐厅营业收入占比97.2%,2019年下降至96.3%,2020年进一步下降。此外,2020年其他餐厅的业务份额不会增加,而调味品和配料的销售份额会下降。
不过,海底捞在财报中也表示,企业推出了多种活动增强客户粘性,外卖服务折扣力度加大等。,并创新菜品,丰富产品线。针对海底捞产品新的增长点,张毅对时代财经表示,“未来应该更多关注延伸产品,比如自热火锅、火锅底料,相关板块空的增长比较可观。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