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IP 公司 SiFive 今年目标收入 2.41 亿美元,提升逾 5 倍
发布时间:2024-03-15 11:23:07来源:
近期,“横店半年产出超千部微短剧”和“顶级短剧编剧月入十万”等热门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使得微短剧再次受到大众的瞩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一夜暴富”的传奇。然而,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这种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内容粗糙、运营混乱等诸多问题。
一些微短剧为了吸引观众,不惜以低俗内容为卖点。与传统剧集相比,微短剧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长极短,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分钟。这些高度浓缩的短剧,剧情狗血、台词犀利、“爽点”密集,每一帧都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刺激着他们不断投入。
以爆款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这部每集仅两分钟、共82集的短剧,在抖音上的话题播放量已经超过4亿次,上线首日充值金额超过2000万元。然而,这种巨大的流量和收益背后,却暴露出微短剧的一系列问题。
“很多剧在宣传时利用低俗内容吸引人,真是让人无法接受,最担心的是孩子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这些。”许多家长对此表示担忧。记者在多个平台上搜索发现,部分微短剧的内容确实存在低俗、庸俗、擦边的问题,情节经常围绕豪门复仇、霸总娇妻、黑道斗殴等展开。这些镜头在自媒体推广中,往往被截取为“高光”片段,让人感到不适。
此外,微短剧的“暴富神话”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虽然外界看到的是微短剧行业收入数字亮眼,但实际上,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健康。许多微短剧主要依靠购买流量来增加曝光度,即所谓的“投流”,以此吸引观众付费订阅。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项目付给平台的投流成本往往占到收入的80%甚至更高,这使得许多微短剧项目难以盈利。
因此,虽然微短剧在流量和收益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微短剧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微短剧市场的风云变幻,成本结构也在经历着剧烈的波动。去年,平均每部短剧的制作成本还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然而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至30万元至60万元,甚至更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一部短剧的成功可能会带来超过千万元的充值收入,但这背后往往伴随着近千万元的广告投放成本。在剧本创作、平台分成等成本之后,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短剧其实并不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涌入这个市场,广告投放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有些短剧甚至在拍摄过程中就开始投放广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用户充值,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广告投放。据一位制作方透露,一部成本为40万元的短剧,按照行业的惯例,需要达到800万元的充值收入才能勉强保本。
然而,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模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位去年7月从某大型在线视频平台离职,投身微短剧创业的从业者表示,对于早期的短剧创业者来说,成功的几率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有时候,即使投入了数十万元的广告费用,也可能无法激起市场的任何波澜。
此外,与长视频不同,许多微短剧采用了付费订阅的模式,类似于网络上的连载小说或漫画。这种模式要求观众付费观看,而且价格不菲。然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一旦这些微短剧平台出现问题或者倒闭,消费者想要追回已经充值的金额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尽管微短剧市场看似充满了“点石成金”的“暴富神话”,但实际上,这个市场的水分并不小。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行事。微短剧领域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收费准则和行业标准,同时缺乏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和市场监管,这导致该行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显示出新业态的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多位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对微短剧的发展表达了关切。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指出,部分微短剧的内容制作显得粗糙,因此有必要加强其思想内涵和主题立意,确保作品能够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王众一也强调,在微短剧发展的初期阶段,应抓住机遇,建立健全的规范引导机制,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并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