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聊、网课、一对一辅导……当心“情感导师”诈骗套路
——————————
与相恋2年多的男友分手后,28岁的叶羊无法接受事实。这时网上情感博主发布的帮忙复合、解决问题的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添加微信后,对方自称心理学老师,并提供了成功案例的聊天截图、心理学证书。待叶羊支付99元后,“导师”和她通话2个小时,帮忙梳理情况。这正是叶羊被骗的开始。
叶羊起初对通话的感受很好,“老师站在我的立场上和我沟通,像朋友一样。我感觉她确实能教我怎么更好地和另一半相处。”不过想要更具体的情感指导需要升级服务,对方承诺,升级后的“导师”更专业,能帮助叶羊与前男友复合。叶羊被说动了,签订合同并多次为服务付费,从起初的5800元到最后共支付24699元。钱越交越多,问题却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叶羊被骗不是个例,26岁的包彩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与男友分手后,她经常观看情感类直播,“这些博主会引导观众私聊进群,加微信,还说只有5个名额。”“导师”介绍,支付99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然而支付后,对方才说,本次服务只包含单次通话60到90分钟的一对一指导,想要解决情感问题还需再支付2980元。
近日,武汉警方破获湖北省首例情感咨询诈骗案,涉案资金200余万元,现场扣押作案手机220部、涉案电脑70余台、话术本80余本。人们为解决情感问题在网上寻找帮助,却遭受了所谓“情感导师”的蒙骗,最终人财两空。
情感导师的套路是什么?情感机构与情感导师的资质是如何认证的?遭遇骗局,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情感咨询乱象背后,又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心理?
一场围猎:“您好,需要帮助吗?”
记者经调查发现,此类机构“网上拉客”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为运营情感类账号,吸引用户主动联络;一种为在“求复合”等情感问题相关的帖子下主动出击,与用户取得联系。
“私信我,教你方法让他回来。”“我们和好了,沾沾喜气吧。”记者在某“求复合”帖子下留言后,在24小时内收到来自7个不同账号的私信,询问情感状况。这些所谓的“帮助”最终都指向了收费服务:占卜情感问题的塔罗、立牌位点“姻缘灯”的僧人、提供“课程”的情感导师等,收费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不是每个有感情困惑的人,都会被这类机构视为欺骗对象,他们自有一套筛选标准。记者曾以学生的身份,联系情感机构,被告知“公司规定,25岁以下无法提供服务”,随后再无回复。包彩说,在接受服务前,对方要求自己完成情感咨询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所在地、情感问题与诉求等。
虽然叶羊与包彩接触的情感机构不同,但是套路具有相似性。升级服务后,二人均被拉入群聊,“导师”发来与爱情和沟通相关的PPT、电子书、文章等,要求认真阅读、完成课后习题、撰写阅读总结等。然而包彩写完总结后,“导师”没有提供指导。记者发现,“导师”为叶羊与包彩提供的PPT属于同系列课程,署名均为“讲师权欣欣”,每张PPT都带有微信公众号“愈见心理研习社”的二维码,而该公众号已经停更两年。
叶羊质疑:“恋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只有我学有什么用?”“导师”表示,可以提供双向沟通服务,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与她的前男友联系,但这期间叶羊不能联系前男友。叶羊没忍住,和前男友发了信息。“导师”责怪都是因为她,导致双向沟通失败。“总共一个月的服务,他们让我冷静半个月,中间不会提供帮助。”叶羊意识到自己受骗了,向前男友坦白了一切。前男友告诉叶羊,机构仅在付钱当天和他沟通过一次,劝说自己安抚叶羊。遭到拒绝后,“导师”便不再坚持:“我就不打扰你了。”
最让叶羊无法忍受的是“导师”对她的打压。“升级服务以后,‘导师’一直说我不好,分手都是因为我,我以后再也找不到像他这么好的男生。”包彩也有同感:“‘导师’说我不懂男性的思维逻辑,还说我固执己见、不会聊天、想法太单纯。”
“情感机构与用户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些机构知道人们最隐秘的情感隐私和个人信息,而用户可能都不知道机构在哪里、监管机构是什么。”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婷用“围猎”形容这种状态。寻求情感咨询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是脆弱的,这些“情感导师”是在对用户进行情感勒索。
何以维权:监管的灰色地带
意识到受骗后,叶羊和“导师”对质,对方却倒打一耙:“你平时就是这样和你男朋友沟通的吗?你骂吧,这就是你的天性,你就是喜欢把对你好的人都推开。”叶羊要求机构退款,“导师”以合同为由拒绝:“服务已经开始了,是无法退款的。你不愿意学习,这是你的问题。”售后客服表示,“导师”没有违规,叶羊单方面终止合同需要扣除违约金、电话服务费、微信服务费。叶羊总共支付24699元的服务,最终只退回了5620元。
包彩签订的合同,原本承诺可以退费,对方却以没有保证成功为由拒绝。 她了解到,有的人因此被骗了几万,有些人要退款,机构只给退10%,否则起诉用户诈骗。
合同中规定:“甲方(用户——记者注)不能以婚姻家庭、恋爱关系目的未实现而要求乙方(情感机构——记者注)承担违约责任或主张退费。”“协议生效后,乙方已提供咨询服务部分对应的服务费用将概不退还。”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郑倩介绍,情感机构提供的合同属于“格式条款(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记者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97条,格式条款一旦涉及到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限制对方的权利,用户可以主张条款无效。”
合同中的部分条款本身就是违法的。例如,情感机构为叶羊提供的合同中规定,“服务正式开启后甲方提出解除本协议的,乙方提供咨询服务部分对应的服务费用不退还甲方。同时,甲方应按其所支付全部服务费用的30%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这意味着即使情感机构没有提供任何服务,只要签了合同后用户要求解除协议,就需要支付30%的服务费。郑倩说:“这条规定限制了一方的任意解除权,认定甲方付款后解除合同是违约行为,它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如果机构没有提供任何服务,用户可以要求退全款。
郑倩建议用户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如何维权,通过12345、12315电话投诉,在情感机构收款后没有提供任何服务的情况下,可以报警。
除了合同,“情感导师”向受访者展示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某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员单位证书、某省优秀心理服务机构证明等,也存在“灰色地带”。从2017年起,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资格认证,目前尚不存在具备官方效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导师”提供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只能证明持证人完成了一段培训,不能证明其工作资质。所谓的“心理服务”,也与正规的心理咨询行业毫无关系,不受中国心理学会管辖。
补上“爱情课”:学会丧失,允许发生
“朋友和家人都支持分手,只有情感机构说能帮我复合。”叶羊觉得被骗,是因为当时将情感机构看作了救命稻草。她起初和“老师”聊过后,心里确实好受很多。
刘婷表示,“学会丧失”是情感关系中必经的一课,这牵扯到我们能否在关系破裂或冲突时保持稳定的自我认同。很多人在情感冲突中经历了创伤,周围没有足够的支持系统让他抒发情感。部分情感机构利用大家希望“点石成金、一切重来”的幻想,来“割韭菜”。
除了与前任复合外,26岁的叶可乐曾报名情感机构的“爱情课”,帮助自己寻找心仪的对象。“导师”推销的有力话术之一是:“你没有学习过如何恋爱,不懂恋爱技巧,所以只能以身边的人作为模板,错而不自知,所以需要学习恋爱课。”
情感机构的流行,折射出亲密关系教育的缺失。我们该如何补上自己的“爱情课”?
刘婷建议,我们可以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或者参与正规培训,遇到情感困扰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最重要的是,要尝试与一个真实的人建立深度关系。“与人建立深度关系时,我们会有冲突,但我们会在深度关系中成长。”
叶羊现在加入了一个“分手搭子”群,在群里倾诉烦恼、相互安慰,认识了新的朋友,还约一起去游泳、吃饭。
包彩最近正在准备起诉情感机构,在她看来,在分手阶段切忌病急乱投医,你需要保持情绪冷静,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思考问题的根源。“这些骗子不会从根源解决问题,如果被骗了,希望大家利用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
对于想挽回前任的人,刘婷觉得,开心就好,人生本就是一种体验。“在不二次受伤的情况下,如果你觉得那个人对你很重要,你可以在分手后再努力一下,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刘婷说,在情感关系中,我们要学会“允许发生”,允许有些人不再爱我们,允许关系的结束,带着这段经历继续成长、继续前行。也许因为上一段经历,我们更会表达爱了;也许走着走着,我们就会遇到更适合的人。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应受访者要求,叶羊、包彩、叶可乐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