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镓和锗出口合情合理合法
日前,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从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据此,商务部应当在法定时限内做出准予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短短几天时间,这则消息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中国对于镓、锗相关物项进行相关管理,既合情,又合理,还合法。
首先,针对重要物资出口进行管制并非只有中国这样做,而是一种国际惯例。事实上,镓、锗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特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针对军民两用相关物项也都采取类似的管制措施。虽然世贸组织规则中严格禁止对出口进行管制,但对军民两用的物项进行必要的限制则属于安全例外。
其次,中国对于重要物资进行出口管制,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镓、锗相关物项可以用作生产多种多样装备,而这些装备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能用来做坏事,难道中国不应该先搞清用途再出口吗?按照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出口经营者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出口许可手续,不仅要提交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而且也要提交进口商和最终用户情况介绍。我们在实施出口管制的过程中,会从制度上精准判断采购用途,跟踪出口流向,限制一些企业明显超过实际需要而囤积镓和锗这两种稀有金属,防止通过正常途径出口的镓和锗变相转口到受限区域。
再次,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出口进行管制法理依据充足。也就是说,此举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有关规定的要求。
最后,管理好这些重要物资的出口,也是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表现,不代表中国在维护国际产业链正常运转方面发生态度转变。中国此举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旨在规范出口秩序。正如中国商务部所强调的那样,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既然管制,就有出口许可与出口不许可两种可能。只要用途合理,管理得当,公平做贸易,不用来搞“脱钩断链”,就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有舆论认为中国此举是对美西方国家打压中国行为的反制。也难怪,近年来美西方国家从高端芯片、半导体市场设备、半导体生产材料等方面对中国进行系统性打压,给中国相关制造业发展造成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认为中国及时出台对应的反制手段也顺理成章。无论中国此举是否出于反制的需要,客观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顺带”起到反制效果。
众所周知,当前导致国际供应链不稳定的不是中国。是谁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是谁限制对中国出口23种半导体材料,是谁限制对中国出口光刻机?如果说谁对国际产业链造成冲击的话,那么冲击波主要来自美西方国家。现在,中国方面对镓、锗两种稀有金属物项出口进行管制,恰恰加大了某些国家对中国搞“脱钩断链”的成本。
按照欧盟委员会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已经将镓和锗列为战略性原料。镓和锗也均出现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列出的《2023年关键矿物清单》中。但是,中国的镓和锗产量分别占全球的98%和68%,这些国家现在再考虑增加战略库存并不现实。对于在前段时间参与了对华高技术产品“禁售”的某些国家而言,缺乏镓、锗会严重影响该国相关产业的生存。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镓和锗可以用来制造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用于新能源车的主逆变器、变压器、BMS等电子电气设备中,可以提高电池性能和充电效率。所以,从效果上看,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反而体现出一种维护国际产业链稳定的诉求,这也是美西方比较能听得懂的语言。
正因如此,在公告发出后,美国商务部发言人不出意料地“坚决反对”,表态要“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协商解决这一问题”。与美国方面的“坚决反对”相比,欧盟则对于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措施“表示关切”。前些日子宣布对向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加以限制的荷兰也坐不住了,要求欧盟“必须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做出回应”。与之相比,日韩的姿态则放低了很多,有报道指出,日方不认为中方此举是针对5月日本管制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反制措施,而韩国工业部希望同中方协商沟通,以减少获得出口许可证的限制范围。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相关出口管制措施逐渐落地,热衷于搞“脱钩断链”和“技术封锁”的某些国家可能会通过加大对华贸易对抗的力度,以及污名化中国出口管制举措,妄图让中国知难而退。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准备限制中国企业使用亚马逊、微软等美国云计算服务,从而防止中企绕开美国对华先进制程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禁令。如果上述情况出现,不排除中美两国相互制裁交替升级。届时,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争端可能会更多蔓延到非经贸领域。为此,一方面要针对美西方可能采用的“盘外招”做好接招准备,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丰富反制手段的工具箱,形成反制的“组合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