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书写多彩的生态答卷

发布时间:2023-06-05 18:18:38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事|书写多彩的生态答卷——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倾听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故事

  “必需坚固建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高度策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一系列主要阐述,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创建供给了根本遵守和举动指南。

  各地积极举动,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加,书写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答卷。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倾听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故事。

  一块光伏板的“阳光”之旅

  6月的骄阳炙烤着库布其沙漠。绵延起伏的沙丘上,数百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削峰填谷、平整土地。

  张瑞军抬头望着4米多高的支架上一排排闪闪发亮的板材说:“这伙计可神奇了,给点儿阳光就‘来电’。”

  张瑞军是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项目负责人,他口中“神奇”的板材是光伏板,能瞬间将阳光转化为电流,通过电网体系输送到千家万企。更“神奇”的是,在光伏板的“庇护”下,阴凉处可以种上沙柳、杨柴等沙生牧草,畜禽也能在下面乘凉。

  因为光照资源富集,还有着辽阔的沙漠、戈壁、荒凉等可开发地带,在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近几年内蒙古承接了一大量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创建,正努力从传统能源大区转向清洁能源大区。

  “今年底项目建成以后,我们每年能供绿色电力40亿度,相当于节俭规范煤12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40余万吨。还能通过板下经济修复10万亩沙漠,实现发电、治沙两不误。”张瑞军指着项目创建现场说。

  普通人的生活也因光伏板产生了转变。在巴彦淖尔市联星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院落里,随处可见光伏板的身影。村民杨改枝说:“以前过冬靠烧煤,家里黑烟滚滚呛得很。自从安装了光伏板,不光能发电,还能集中供暖,便利又卫生。”

  短短几年,光伏板追随各种创建项目,身影几乎遍及内蒙古,更见证了西部地域的能源之变,见证了能源从生产、发电到终端运用等全环节的脱“黑”向“绿”,未来,还将见证更多降碳减排的绿色转型故事。

  【“数”说环境】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运用,连续下降碳排放强度”的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到达12.13亿千瓦,年发电量27000多亿度。

  一块山地的“疗伤”之旅

  白鹭回来了!连丰村的村民奔忙相告。

  江西会昌县周田镇连丰村是赣江上游一个小山村。2005年,被发现储藏页岩资源后,命运就此转变。

  页岩是烧制页岩砖的好原料,这里先后建起了两个砖厂,开山采石、砍树建房、毁地烧砖……

  望着曾经林木蓊郁的山坡只剩下袒露的岩石和光秃秃的矿坑,连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泽叹息道:“唉,地也荒了,周围的老表们都搬走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这样煎熬的日子过了13年。

  2018年,因为不符合新修订的环保规范,这两个砖厂被关停。山地虽然不用再受“开膛破肚”之苦,却沦落成沙石遍地、粉尘漫天的废弃矿山,满山都是难看的疮疤。

  转机始于2021年。以创建江西省领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县为契机,会昌县开始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专家团“会诊”后,辅助断定了“治疗”计划——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已无土壤笼罩的岩质边坡应用喷播的方法,种上狗尾草、胡枝子、红花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还留有土壤的边坡则种上枫树、杉树等乔木,实现固坡复绿。

  矿坑则被设计成高规范农田,土地平整后,先是笼罩一层黏性较好的土作为保水层,再在上面铺上肥力更高的耕作层。为了滋养山地上新增的80多亩水田,专家们从旁边的雷公坝水库引来了水源。村民吴庆德说:“这里的水稻现在每季亩产能有800多斤。”

  “感激专家妙手回春,现在这块山地草木丰茂,秧苗茁壮,时常还有白鹭飞过,活力蓬勃。”刘兴泽笑着说。

  【“数”说环境】“经济发展不能以损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造林10.2亿亩。截至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笼罩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一只朱鹮的“移民”之旅

  最近,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化训练基地传出好消息:黄河口朱鹮家族要添新宝宝了。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宝级的存在。因为太美太珍稀,有着‘东方宝石’的美称。”保护区高等工程师王安东介绍说。

  为了增进朱鹮种群的发展,半年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定,在黄河口湿地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讨,30只朱鹮“移民”到了这里。

  为了让来的朱鹮愿意留下,工作人员做了精心的筹备。保护区里灌木、芦苇、柽柳遍地,朱鹮不仅可以高兴地玩耍,睡得也舒畅。筹备的“午餐”不仅有它们最爱吃的泥鳅和面包虫,还专门加了一种黄河口土生土长的小鲢鱼,既好吃,又能帮它们尽快适应这儿的环境和“口味”。入夏了,怕朱鹮中暑,工作人员又贴心肠拉起了遮阳网。

  “朱鹮的野化放归只是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部分,增强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进步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打造更完美的暖温带湿地生态体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王安东说。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实行了17个湿地修复工程,开展要害物种栖息地保护、原生植物保育、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2019年以来累计补水5.33亿立方米,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6.2万亩。

  如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已从1992年的187种增添到371种,其中像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离有25种、65种。

  工作人员最近惊喜地发现,新“移民”的几对朱鹮夫妇产了7枚卵。当然,这样的喜事在这里经常有。2023年,优雅的东方白鹳滋生了152巢、470只幼鸟。漂亮的丹顶鹤越冬的时候种群也超过了300只,今年已监测到丹顶鹤野生滋生了8巢。

  “为了让鸟类能更自在地生活繁衍,游客现在还只能跟它们远远地相望。”王安东说,“但游客散步在景区中的身影,和周围各种鸟类此起彼伏翱翔的倩影,在我看来,就是一幅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漂亮图画。”

  【“数”说环境】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发展方法和生活方法绿色转型”的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稳步推动,目前全国陆域红线面积占陆域领土面积比例超过30%,笼罩主要生态区域;90%的陆地生态体系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栩栩如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栩栩如生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加。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