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豫韵情深 根亲中原——海峡两岸“豫剧入台70年”交流展演系列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3-04-29 14:04:39来源:
  豫剧之花,香飘两岸。今年恰逢中华豫剧艺术扎根台湾70周年,也是海峡两岸豫剧艺术开启双向交流30周年。4月24日,由全国台联策划主办的“豫韵情深,根亲中原”系列活动与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同步举行,上午参观展览,下午嘉宾访谈,晚上名家展演,两岸嘉宾和在豫定居台胞、常住台胞代表从早到晚聚焦豫剧、认知豫剧、欣赏豫剧,从中全方位了解到:一部两岸豫剧的交流史,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情感史、合作共赢的发展史。

  参观展览:了解豫剧入台70年的前世今生

  24日上午,由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带队的参访团一行来到河南省档案馆,专程参观“河南戏曲档案展”。在“豫见名家”展厅,大家在张岫云的演出剧照前驻足良久。李修建馆长介绍,张岫云被台湾豫剧界誉为“豫剧皇太后”,70年前她从河南辗转到台湾,创办的“飞马豫剧队”如同驰骋的骏马将豫剧带到了宝岛各地。从此,一代又一代讲着闽南语的台湾年轻人唱起了河南腔,传承70年至今,已然架起一座“根于河南、连结两岸”的桥梁。

郑平一行参观“河南戏曲档案展”

  1953年,一支来自大陆中原的戏剧队伍几经辗转来到台湾,扎根军中,茁壮成长,并很快风靡全岛。当时,这个团演到哪里,就会把感动带到哪里。在环岛巡演时,甚至有很多观众追着它看,成为当时台湾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之一。它就是由"台湾豫剧皇太后"张岫云从大陆经越南富国岛带去的"中州豫剧团",入台后改为台湾海军飞马豫剧队。上世纪60年代,台湾军方裁员时,仍然保留着它的军职身份,足见它在台湾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到80年代,台湾官方资助的艺术团体除京剧团之外,地方戏剧只剩下豫剧团一个。在两岸隔绝的四十年里,豫剧不仅时常勾起台湾同胞对故土乡音、乡情的记忆,也成了他们排遣乡愁、寄托乡思的文化想象。两岸开放之前,豫剧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故乡,聆听一次豫剧就是心灵与故乡的一次亲密接触。

  两岸开放之后,河南是最早与台湾开展文化交流的省份之一。从1990年7月开始,台湾的台北市豫剧改进会、台北捷音豫曲剧团先后到河南进行寻根演出,河南省豫剧赴台友好演出团也于1993年11月到台湾进行交流访问。这是河南豫剧团第一次登陆台湾,开了大陆大型戏剧团体赴台湾交流演出的先河。时至今日,两岸的豫剧交流发展迅速,从互访演出到联合打造剧目两岸巡演,从举办两岸豫剧发展论坛到两岸互派戏剧学员进行培训,已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嘉宾访谈:讲述两岸豫剧双向交流30年的幕后故事

  30年来,河南先后有12家剧团、上百名艺术家赴台交流,每次演出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而台湾豫剧团也多次来到河南演出,受到家乡父老欢迎。

  为了让更多两岸同胞了解两岸豫剧交流的光辉历程,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一场以“两岸豫剧情”为主题的直播访谈。超过30位曾经推动、支持、参与两岸豫剧交流的演员、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接受了访问,为观众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幕后故事。

  河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康洁回忆,1993年,豫剧大师马金凤带领36人的团队赴台湾演出,引起轰动,也开启了海峡两岸豫剧的双向交流。1998年台湾豫剧团一行40人,在“台湾豫剧皇太后”张岫云、“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的带领下,到河南进行寻根演出,这是两岸豫剧的第一次官方交流。这让当时的河南民众大为震惊,“明明是不会说河南话的台湾演员,居然能演老味十足的传统豫剧!”这便是两岸同胞同根同脉、情谊不断的最好证明。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李树建曾经4次率团到岛内演出。他说,在他们赴台交流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台湾的豫剧演员靠听唱片来学戏。豫剧《风流才子》中“作画”一折,演员只画不唱,从唱片里只能听到音乐,不知道演员在演什么,一度让台湾演员们很困惑“怎么不唱呢?”李树建回想起数次赴台交流的经历,仍被台湾豫剧演员钻研求学的认真劲儿所感动,“他们平时说的是闽南话,为了原汁原味学到纯正的河南腔,就听着我一句句教、一句句练,至今我都与台湾豫剧团的人员保持着密切往来和交流。”

康洁 和李树建 受访

  乡音未改,情牵两岸。豫剧入台70年,在台湾传承了4代。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的弟子台湾名角刘海燕从台湾发来了祝福,深情回忆了豫剧在台湾7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台湾的豫剧演员,还是在豫台胞,都对两岸豫剧文化交流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

台湾豫剧名角刘海燕

  记者也在现场采访了两位台湾嘉宾。祖籍河南、特地为了交流展演活动来到郑州的台湾嘉宾刘淞山,自己的大嫂就是台湾豫剧皇后王海玲,姐姐刘海燕在台湾豫剧团唱小生,如今是台北捷音豫曲剧团团长。他因此与河南豫剧团结缘,这些年也在其中扮演沟通协调、促成两岸交流的角色,曾经带领台湾豫剧团坐了3天3夜火车赴新疆演出,他和台湾演员们第一次真是感受到了祖国的壮美辽阔。他表示,“近年台湾豫剧团面临了世代交接的问题,需要吸引年轻血液加入。台湾豫剧表演人肩负着传承豫剧的使命,而作为在台湾的河南人,这更是我应该做的。”

  同样是特地从台湾来到郑州的嘉宾杨德豪也感慨,他曾协助河南豫剧团到台湾演出,“印象最深刻的是,表演结束后一位在台湾的河南老先生含着眼泪、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唤起了自己对家乡的记忆。这些年来,台湾豫剧团也在一次次与河南豫剧团的交流中受惠良多。”因为这份对豫剧的热爱,退休以后,他选择到河南的豫剧团继续工作。

刘淞山 和杨德豪 分享

  名家展演: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台演绎“两岸情深”

  晚上19时30分,“豫剧入台70年”交流展演活动在观众们的热切期盼中拉开帷幕,近百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13位国家一级演员粉墨登场。穿插着《乡音乡情话乡愁》《黄河岸边梆子声》《豫韵情深七十年》3个VCR短片,《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经典剧目和《曹公外传》《台北知府》等豫台两地联创剧目轮番上演,听到动情之处,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眼含热泪,使劲儿拍手叫好……

  开场大戏《穆桂英挂帅》,由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奖获得者柏青和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红梅大赛金奖的年轻豫剧演员谢彦巧联袂出演,两代穆桂英一个沉稳一个飒爽,同为马“金凤”派传人,美好的传承令人赞叹。

两代“穆桂英”柏青、谢彦巧同台表演

  中原第一小生、原文化部第三届“文华表演奖”榜首获得者、被台湾观众誉为“豫剧小生帝”的国家一级演员王希玲如今已89岁高龄,她老人家健步登台重现豫剧《风流才子》选段“作画”,边演唱边作画边题字,其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表演为现场观众生动展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空灵”的艺术境界。

王希玲《风流才子》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的国家一级演员贾文龙、张春玲、王惠,两次获得“文华表演奖”的国家一级演员李金枝,这些艺术家们轮番表演的《大河安澜》《抬花轿》《魏敬夫人》《春秋相国》等经典选段,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贾文龙《大河安澜》 张春玲《抬花轿》

王惠《魏敬夫人》 李金枝《春秋相国》

  展演中不光有技艺精湛的老一辈艺术家,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后起之秀。青年豫剧演员秦梦瑶演唱的戏歌《家住黄河边》将豫剧与流行音乐结合,让人耳目一新,也看到了传统豫剧创新的更多可能。而小小“花木兰”们的出场萌化了所有观众,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豫剧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秦梦瑶演唱《家在黄河边》 小小花木兰

  在这场演出中,除了豫剧传统剧目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两岸共同创作的豫剧剧目。比如国家一级演员刘昌东演唱的《曹公外传》,是由郑州市豫剧院与台湾国光剧团豫剧队联袂排演,讲的是清道光年间河南沁阳人曹谨在台湾任凤山知县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故事,现场观众被曹公“为凤山愿把石阶跪穿”的为民情怀深深感染;国家一级演员孟祥礼演唱的《玄奘》,2015年在台湾佛光山演出场场爆满;获得全国红梅大赛金奖的国家一级演员邵富有表演的《台北知府》,2011年赴台湾成功巡演;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李树建,压轴表演的豫剧《清风亭上》,在台湾演出时,除了主演李树建,其他演员全部是台湾本土豫剧演员……这些老艺术家的深情表演,唱腔高亢奔放、激情豪迈,语言质朴率真、直击心灵,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蕴涵的惩恶扬善、担当道义、爱国爱家、和善与共理念,让现场观众一秒入戏,瞬间达成心灵默契。

刘昌东《曹公外传》 孟祥礼《玄奘》

邵富有《台北知府》 李树建《清风亭上》

  当晚的观众中,有一部分是生活在河南的台商、台青以及在河南喜结连理的两岸婚姻家庭,因此在演出中时不时能听到观众说“这出戏我小时候在台湾就有看过”“这个豫剧演员好熟悉”。一位在场的台湾老先生告诉记者,《曹公外传》讲的“凤山县令”和他修的曹公圳高雄人都知道,倍感亲切之余,在豫剧名家刘昌东饱含深情地表演、哀婉凄怆地演唱中,他忍不住再次落泪。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和演职人员同台演绎“两岸情深”,现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演出结束时,郑平和河南省政协原主席、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等嘉宾上台与艺术家一一握手表示祝贺。郑平满怀深情地说,“文化是维系一个族群生生不息的纽带,一个族群无论漂泊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他们保持着对自己文化的记忆,他们就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要深度挖掘和弘扬豫剧艺术以及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纽带,不断扩大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推动两岸互融互通,不断造福台胞乡亲。”

  此次交流展演由全国台联和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并得到了河南省台办、省台联、省青联、省戏剧家协会、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和郑州市委统战部、河南豫剧院、河南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之一,全国台联文宣部部长武晓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与河南省有关方面联手举办这样的活动,在海峡两岸再次回荡起豫韵悠长的旋律,旨在传递最温暖的讯息——故乡不在远方,故乡就在身旁。”

郑平致辞

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