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风景线)阿拉街边的台湾小吃聚落
2020年正式开市的青杉夜市,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青杉路和阿拉街边,是基于原有的社区型商业体——阿拉城打造的小吃街。与2014年同样在闵行区开场的上海士林夜市不同,青杉夜市并不高度依赖季节和天气,也并非是只在夜晚出现的流动性摊位。与持续几年“闪现”在锦江乐园夏夜的上海士林夜市相比,青杉夜市有固定店铺和半封闭的走廊,能在寒冷的冬季和雨天正常营业,且不受场地限制,可以24小时全时段营业。
“为什么定位成台湾风味夜市?其实是基于周边的客户群体,金汇路附近住了很多台湾人,周边本身也有很多台湾小吃店。”阿拉城市场部经理钦琦璟告诉中新社记者,虽然经历过波折,但随着时间推移,青杉夜市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台胞商贩,他们不仅将台湾朋友带来开店,也“粘”来了原有食客,这里已然形成了一个台湾小吃聚落。目前,该夜市已有13家原汁原味的台湾商铺,不仅如此,这里的“台湾浓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在招商上面,我们也想迭代一些客户,希望有80%的餐饮业态跟台湾小吃相关。”
老李开的胡椒饼铺就位于此,作为第一批入驻的商家,他在青杉夜市开了间“夫妻店”,卖起胡椒饼,并且定下一天只卖200多个的规矩。
“上海的气候、人文很好,上海人懂得吃,也讲究性价比。”2000年因为商务出差,老李来到上海,从此就再没离开。谈及为何留下,老李笑着指了指身后给饼贴芝麻的妻子:“因为她呗,之前我们是在上海相遇的。我今年六十多岁,还想在这里做三十年饼。”
“这个饼其实是我亲戚的祖传秘方,但是我在原有基础上做了改良。”老李一边介绍如何在上海找到替代的原料,一边不断拿着电子测温枪,测量炉身的温度,“不需要做市场调研,一直做一直改良就可以了。我的原则很简单,这个胡椒饼首先必须要保留台湾的口味,然后要上海人吃起来新鲜,觉得也蛮好吃的。”
“确实台湾人会思念家乡的口味,但小吃不是只做给台湾人吃的,慢慢发现更多的还是本地人来吃。”同在青杉夜市开台湾小吃店的赵老板精气神很足,“蚵仔煎在台湾嘉义是非常有名的小吃,所以我在食物名字前加上地名。光是嘉义蚵仔煎,我每天都要卖100多份。”
因为两地口味偏好相似,赵老板的小吃店很受欢迎,“上海本来就偏好甜口,台湾南部的食物也是甜口,包括隔壁家卖的卤肉饭,上海人都很喜欢。”自家食物得到了肯定,赵老板很高兴,饶有兴趣地琢磨着自己的“小吃帝国”:“我再过几年就要60岁了,想先从小店做起,如果做得好,想再多开几家分店。”
“彰化肉圆好咯,有点烫,慢点吃哦!”在青杉夜市逛上一圈,时有置身台湾当地夜市的错觉。店铺四处张贴着五颜六色的价目表,店老板们操着“台湾腔”热情地和顾客闲话家常,走廊里座无虚席,食客接踵而至,很显热闹。
“因为想家了,听说老板也是台湾人,就想来吃吃看到底地不地道。”从上海市静安区驱车一个多小时赶来的台湾女生小刘捧着好几份小吃,笑着朝老板说:“其实是抱着一种‘你到底有没有骗人’的心态来的。”(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