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研究报告:近半受访者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
今天,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等联合主办的2023“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布会暨大型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活动中发布了上述报告。
据介绍,报告数据源于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这一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在2022年7月至11月组织实施。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30个省份进行分层抽样和PPS概率抽样,抽取145个县(市、区)的314个城镇社区,对其中在现地址居住6个月及以上、18周岁至70周岁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受疫情影响,截至2022年10月调查了265个城镇社区,调查计划执行率为84.39%,获得6168份有效问卷。
报告共有11个章节,从不同角度呈现国人睡眠平等、睡眠指数、不同群体、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睡眠医学、生活压力、生命意义、差旅人士、运动健身,以及大学生的睡眠情况,为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就不同群体的睡眠状况而言,民众的睡眠时长有待增加、睡眠质量自评有待提升。2022年,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近半数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47.55%),16.79%的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
受访者睡眠质量自评均值为3.11,大部分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尚好”或“非常好”(占比为89.60%),有22.60%的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非常好”,有10.40%的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不好”或“非常差”。
报告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上受访者的睡眠时长呈缩短趋势,睡眠质量自评呈下降趋势。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差异不大,但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略高。
根据报告,随着收人的增长,总体上受访者睡眠时长呈倒U形分布。同时,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自评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的睡眠时长偏短、睡眠质量自评偏低,其中有25.71%的受访者的睡眠质量自评为“不好”,这使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成为与低受教育程度群体(小学及以下群体)类似的”睡眠剥夺群体”。
报告还显示,影响睡眠状况的社会心态基础主要体现在美好生活需要对睡眠状况的影响,包括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公平感、社会信任与社会压力感等方面。
会议还进行了《睡眠技术规范化培训教程》和《日间过度思睡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首发仪式,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斌教授介绍了《教程》和《共识》的编纂情况。(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