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政协委员谈“文字失语”现象:年轻人要避免养成网络依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语言文字的使用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网络用语勃兴,新异的表达形式层出不穷。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客观上造成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大为增加,但是,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大多是零散的、即时的,碎片化和电子化问题比较严重。”王灿龙表示。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很多年轻人出现“文字失语症”,即依赖网络用语进行交流,致使正常的表达能力弱化。有网友举例称,找不到形容词,万物皆可“yyds”。
“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学习和工作。”在王灿龙看来,这种现象尤为需要注意。
他认为,针对“文字失语”,年轻人要避免养成网络依赖,尤其对学生而言,最初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要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不能一开始就依赖互联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
“家长和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而且有必要加以适当控制,互联网和手机占用的时间多了,系统性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就少了。”王灿龙表示,对于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避免网络沉溺和依赖,则主要靠自律。
王灿龙长期关注大学语文教育,今年全国人代会,他提出建议,完善大学语文课程制度建设,提升大学毕业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在他看来,忽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会造成学生在大学阶段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阅读鉴赏、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的系统性训练缺位。最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母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写作表达能力严重不足。
“比如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难以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语言晓畅,严重者甚至文理不通,表义混乱,这种情况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也不鲜见。”王灿龙说。
他建议,成立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保证有专业的权威组织和力量对大学语文的教研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管。建议学校设置独立的大学语文教学单位,配备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和管理人员。
此外,还要调动大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允许根据学校和专业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按需配送。同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大学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让学生既有内生动力,也有外在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