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新加坡治理大城市病重规划保均衡

发布时间:2023-02-28 11:00:09来源: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城市国家的典型代表,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60万,人口密度约为7800人每平方公里,以其得天独厚的热带自然条件而宜居,以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和主要航运与空运交通枢纽而引人瞩目,以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和治理井然有序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居住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如何精心规划和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建设“美丽整洁、秩序良好、生活便捷、运作高效”的城市,是政府长期以来科学规划与有效治理的重大课题,也是政府思考如何克服“大城市病”的着力点。立足现实,规划着眼长远,标准追求高新,建设均衡发展,管理精益求精,是新加坡改善和克服“大城市病”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立足客观现实,用先进理念规划城市布局。新加坡人口密度在全世界排名靠前,却基本没有出现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极具前瞻眼光的规划理念和实践。新加坡提出“环状城市和新市镇建设”统筹并重的城市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确定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如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在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在东部建设国际机场及配套工程与设施,在快速交通走廊沿线建设有居住和轻型工业功能的新市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了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区域之间对交通和居住等资源的过度需求。

  新加坡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区域同步均衡发展。新加坡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基础上,十分重视新建区域的居住、医疗、教育、商业、餐饮、娱乐和交通等方面的资源均衡分布,统筹发展私宅和政府组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居住需求,建立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是新加坡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注重形成“区域中心—次区域中心—新镇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新镇还按规模设置“镇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等,在各级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和布局配置了相应等级、规模和功能的基础设施,民生问题基本可以就地就近解决,从而尽可能减少人们的交通出行,有效防止“大城市病”的产生。

  新加坡政府打造现代交通,构建便捷高效的路网体系。新加坡拥有约90余万辆汽车,土地面积大约是上海市的十分之一,城市交通能够井然有序,主要得益于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规划及建设,以及现代交通方式的统筹推进。新加坡的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路网密度高和便捷性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道路由“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四级路网体系构成,实现了以地铁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协调发展。地铁系统几乎涵盖城市主要区域,作为交通主动脉确保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总体稳定。同时,在大型交通枢纽设施周围高密度建设“住宅—商业”小区,交通场站一般设置在各级中心区和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在方便人们集散和出行的同时,减轻了城市交通总体压力。

  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宜居乐业花园城市。新加坡政府特别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确保留存大量的原始绿地和生态发展空间,努力减少和避免因建筑群增多带来的拥挤感和压抑感,以及发展工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类污染和破坏。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新加坡注重合理布局项目开发和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具有现代感和时尚风格的工程,注重推进城市的立体化和多维度绿化,积极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及绿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源头和噪音,打造绿色宜居和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新加坡市内占地20公顷以上的公园有40多个,占地0.2公顷的街心公园多达240余个,有建筑群的地方出门不远就一定有公园和居民活动的空间,这是政府长期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和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具体成果。

  在新加坡,健康生活,绿色出行,打造美丽、清洁、有序和宜居新加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众也积极配合执行政府为治理城市病所推出的各项举措,共同将新加坡打造成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国家。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