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绘就城市靓丽的风景——从北京马拉松看全民健身热潮
11月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跨越数十载,诞生于1981年的北马见证了时代变迁,涌动着新时代全民健身的热潮,镌刻下人们不断向前奔跑的理想;踏上新征程,跑步绘就城市的风景,融入人们的生活,大众越发浓烈的“跑马”热情,更是成为我国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见证时代变迁
曾经的长跑专业运动员孙英杰是北京马拉松变化的见证者之一。从2003年到2005年,她都是女子组冠军。当年能够完成全马赛事的大众跑者还不多,参赛者多数是专业运动员。而这次北马,她自己开设的跑步俱乐部有近20名学员报名参赛。“相比于作为专业运动员时的专注,现在的我体会到带领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孙英杰说。
在有近2000名成员的房山跑团中,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北马。“我从2014年开始进行跑步锻炼,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督促、彼此鼓励。”房山跑团团长王琳说,当时只是想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锻炼,没想到跑团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参加马拉松赛对于跑者来说是一种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跑步也是如此。”
11月6日,观众为参赛选手加油。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如今已经从专业选手竞技的赛场拓展成大众跑者绽放的舞台。北京马拉松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洪臣说,1981年86名参赛选手的星星之火,在过去的几十年、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渐成燎原之势,北马引领着中国马拉松运动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今年春天,北京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的新气象。在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看来,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后,今年的北马更加不同凡响。
“退役后,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每周都会跑个四五次。在我们这些大众跑者眼中,北马像一场盛宴,令人期待也令人着迷。”吴静钰说,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是重在参与和挑战自我,马拉松运动就能体现这样的精神和品格。“在‘双奥之城’北京‘跑马’,更能深刻感受到奥林匹克的魅力,更能脚踏实地去感悟奥林匹克格言,践行北京冬奥精神。”
11月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说,在以北京马拉松为代表的经典体育赛事的牵引下,北京市的全民健身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民健身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绘就城市风景
“奔跑,为了远方”“因为自律,所以自信”……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龙潭中湖公园塑胶跑道上,一句句这样的话语激励着在此锻炼的市民不断向前奔跑。这座由原北京游乐园改建的区域性综合公园刚落成一年多,便成为北京市民喜爱的打卡地。
作为中关村一家公司跑团的团长,李沄霏一直想把跑步文化和马拉松精神带给跑团的成员。带领大家到北京各大公园和城市地标打卡成为李沄霏组织跑步活动最大的乐趣之一。“我们在奔跑中领略城市的风光,奔跑也成为城市中靓丽的风景。”
11月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李沄霏最常去的地方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故宫和景山周边也是他和团友们经常活动的场地。每次探索出新的跑步路线,他总是第一时间跟团友分享。“奔跑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李沄霏说,“跑步让我们对生活的城市有了更多好感。”
在故宫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故宫角楼。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杨子玉是一位资深跑者,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北马至今,已跑过百余场全程马拉松。杨子玉说,她的生活融合了享受长跑的“动”与品尝咖啡的“静”。
“平时经常绕着故宫外的围墙跑,一圈差不多4.2公里,跑10圈就刚好是一个全马。”杨子玉说,起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想法,直到2020年,自己绕故宫跑了第一个“紫禁城马拉松”;跑圈的很多小伙伴知道后特别感兴趣,此后便慢慢形成了一项民间赛事。
11月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胡星宇摄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一朵“月季花”,在天坛公园来一场“吉象跑”,在朝阳公园打卡“小怪兽”……人们在这座城市努力奔跑,也在品味这座城市的文化。跑步场地不断增多、跑步设施不断完善,也给跑者带来越来越舒适的跑步体验。
2022年8月,奥森科技智慧跑道正式启用,通过运动监测、运动指导等技术,为跑友提供更具陪伴感和趣味性的运动体验。园区设置了多个电子屏幕用于展示园区日常动态,跑者可通过人机交互装置获取运动热身提示等专业指导。
“除了奥森,很多地方也各具特色:通州的大运河森林公园设置了自行车道、跑道和步道,朝阳公园的夜跑照明非常不错……”杨子玉说,无论你住在哪里,只要想运动了,家门口总有合适的地方可以跑一跑。
“马拉松是城市的名片,对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百姓衣食住行都有带动作用。如今,跑步场地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与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表示,历经40余年的发展,北马不仅成为一项知名的体育赛事,更是点亮了城市的地标,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的队伍。
11月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编织人生理想
在今年的北马比赛中,从2013年起开始参加该项赛事的毛大庆再次担任官方的“关门兔”。6小时15分是北马完赛的最低要求,在这一时间完赛的跑者大多是初次尝试马拉松。作为“关门”工作者,毛大庆总是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勇敢向前冲,他也陪伴很多人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无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还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经常问他们为什么要尝试马拉松,他们的回答都是‘热爱’。”毛大庆说,这不仅是对跑步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的毛大庆已经完成了144场马拉松,跑步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家共享办公企业的创始人,他总是把事业上的成绩归功于跑步的启示:“创业就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有所收获。在困难面前,只要找准方向,咬牙坚持,就能成功。”
11月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冲向终点。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对于跑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但都可以从中获得激励。
在吴静钰看来,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完整的人生。“有一项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其实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它能够让你的生命更加完整。我们今天推动全民健身,为的是个人心智的成长、民族精神的振奋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退役之后,吴静钰经常走进校园和社区,在青少年中推广跆拳道运动。作为奥运冠军,她想让孩子们学会的并不单单是一项运动技能。
“体育也是一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她说,“通过体育运动消除挫折(带来)的烦恼,体验坚持的力量。我想,这是对青少年群体的重要一课,也是人生成长最踏实、最正确的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