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影片创作 电影《同学们好》研讨会举行
在影片创作方面,该片导演方刚亮当日表示,自己在很长时间中一直钻研儿童题材文艺片的创作,希望能找到平衡创作乐趣与输出价值二者的更好的方式,他坦言,这次在《同学们好》中“找到了一直想要的答案”。
《同学们好》制片人蒋希希表示,《同学们好》从剧本到拍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主创们的用心,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原型,从人物到情节细节均讲求真实不死板。片名也采取了更有场景代入感的课堂用语,摆脱了文艺、说教的桎梏,就是为了让儿童影片能够真正地走近大众。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书记、秘书长,中国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闫少非表示,在当前的影视环境下,能有这样一部剧本、演绎、制作等多个方面都有如此高水准与完成度的儿童影片,非常不容易。他认为,电影关注到的几个问题十分可贵:其一是孩子是如何看待荣誉的,看重荣誉并不是一件坏事,孩子们对待荣誉的珍爱之心是应该被保护的;其二特别可贵的就是影片中对于友情的描写,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友谊都是人生中的重要方面,影片对友情的描写非常好,影片刻画了几个来自不同教育背景、文化环境的孩子们,他们之间的友情,更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宽厚、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内涵。希望《同学们好》这样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
当日包括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宋智勤,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黄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赵卫防等在内的业内专家认为,《同学们好》重在创新,角色设计来源于生活,故事讲述风趣幽默,戏剧矛盾真实自然,更加贴近校园,贴近儿童的话语体系,很好的地平衡了儿童电影的可看性和教育性。
影片被认为通过三种途径展现了“成长”这一主题,其中包含儿童自身的成长,集体性的、团队意识的增进,以及家长在教育思维上的完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